刘宋威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2025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
对我来说,王凡律师团队不仅是法律知识的实践场,更是职业素养的锻造地。在日常工作中,每一次文书的写作、每一场案件讨论的思维碰撞、每一份归档文件的严谨整理,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法律工作的实质——专业、细致与责任。这段经历既符合我对行业职场的理想化想象,也让我真正触摸到律师职业的坚韧与温度,也为我的职业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5月初,我怀揣对法律实务的好奇与敬畏,走进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开启为期3个月的暑期实习。在王凡律师、施佳贝律师等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以“循规范”为根基,在诉讼与非诉业务中打磨专业素养;更以“探创新”为方向,于公共事务与新型服务中拓宽认知边界。这段实践历程让我深刻理解了君伦以“法律创造价值”为核心使命理念以及秉持“慎思、至臻、分享”的价值观下规范与创新紧密融合的法律实务图景,并在持续锤炼中实现了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从学生思维向实务思维的转变。
诉讼业务作为法律实务的核心领域,是我本次实习的主要学习实践方向。在王凡律师的指导下,我通过梳理案件事实、撰写类案检索报告、参与庭审旁听等多种方式,深度参与了多起民事案件,涉及基金纠纷、高利贷不当得利纠纷、委托合同纠纷等案由,推动我从“被动执行任务”到“主动探索研究”的思维跃迁。

从基础文件打印盖章扫描到民事起诉状的撰写,在律所实习的第一月我受益匪浅。第一周因为才进入律所,负责的都是一些基础的打印扫描工作,虽然不难,但也需要认真对待与细心耐心。合同的修订尤其需要丰厚的知识与足够的细心,对融资租赁合同从未了解的我,慢慢地学习基础知识,尝试对合同进行修订。更进一步地学习撰写合同,从简单的租赁合同到复杂的商业合作协议,委托代理合同,通过对比不同条款,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识别潜在的法律风险。在带教律师的指导下,我还参与了案件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撰写民事起诉状整理证据、制作案件时间轴等。
律师实务工作离不开多种类的文书写作。实习期间,我撰写了多份不同的法律文书,在与带教律师一次次的调整、修改完善中,我体会到面对复杂文书时,框架先于文字,逻辑优于速度。预先构建严谨的论证框架与层次结构,不仅能提升写作效率,更能显著降低后期修改的返工率。更重要的是,文书价值取决于其论证体系的立体性——必须将证据链的精准铺陈、事实要件的缜密梳理、法条援引的恰当适配三者相结合,方可成就经得起推敲的法律文书。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回首这段实习历程,我始终对王凡律师及整个团队心怀感激。感谢团队给予我如此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得以走进真实的律师工作;感谢这份信任,让我深度参与案件的全流程、接触核心任务,从而获得系统而深入的锻炼;感谢各位律师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他们的办案经验与智慧;也感谢在我出现疏漏时给予的耐心指正和包容引导。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让我看到了法律人的专业精神与团队温度。但积跬步,以至千里。愿法律之星永远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