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份,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1] 数据资产入表业务成为了合规圈最热门的“新宠”之一。
图 / 数据资产入表相关法规、政策动态
本文将结合市场案例和政策动态,浅谈实践中数据资产入表面临的法律问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网
http://kjs.mof.gov.cn/zhengcejiedu/202308/t20230821_3903359.htm
一、市场观察:近期的数据资产入表项目
根据我们的项目经验和观察,数据资产入表俨然已形成巨大的蓝海市场。首先,数据资产入表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响热烈。共有23家上市公司在一季度财报中小试牛刀,将“数据资产”列入“无形资产”或者“存货”。[2]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3家上市公司中,将“数据资产”列入“存货”的上市公司后续都做了变更,部分变更为“无形资产”。[3]背后原因可能是,“数据资产”列入“无形资产”意味着可以多次销售,但“数据资产”列入“存货”则会不断减益。
这也启示我们:数据资产入表作为新兴业务,如果没有处理妥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数据资产入表更需要委托专业的,综合性强的第三方机构,规避负面风险。
[2] 成都未来数字科技研究院:《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全景图》
https://mp.weixin.qq.com/s/CtXKlRZkK_pGJIauTUJrAQ
[3] 证券日报:《多家上市公司更正数据资产“成绩单” 首批“入表”规模降至1.04亿元》
https://mp.weixin.qq.com/s/RUGsuu9hJMKlNPjhex-aMA
其次,由于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提升政务和公共服务水平,数据资产入表尤其受到国央企、城投公司的青睐。
以最近成功入表的数据资产项目“离岸易”为例,这也是广州首例国企跨境数据资产入表项目。由于该数据产品整合了19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关数据、全球大部分集装箱数据、海运提单数据,可能涉及数据出境评估等合规和确权难题。但为了协助推进国家的《南沙计划》,在政务和数据管理局、数据交易所等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的指导下,“离岸易”取得广州数据交易所颁发的的数据资产登记凭证,并作为“存货”计入财务报表。[4]
[4] 广州改革:《首例!广州实现跨境数据资产入表新突破》
此外,数据资产“入表+融资”的模式也助力多家企业高效变现。今年年初,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依法合规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发挥相关引导基金、产业基金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数据产业”。
由此,数据资产相关融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例如2024年6月5日,深圳某民营公司以其持有的数据知识产权成功向银行融资1000万元贷款,完成深圳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5]
除了常见的数据资产质押银行贷款外,还有数据资产保险、数据信托、数据证券化产品、数据资产作价入股、乃至无担保的授信贷款等多元资本化方式。例如2024年3月,浙江省首笔“数据资产贷”在南湖区落地。该金融产品评估数据资源证书和数据资产价值,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6]
[5] 债券杂志:《城投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指南及38个国资案例分析》
https://mp.weixin.qq.com/s/5U_KDDDder-FpsJOGTimkA
[6]证券日报:《多地数据资产质押融资“首单”相继落地 “入表+融资”模式助力数据资产高效变现》
目前,数据资产的融资规模个别最高为2亿元人民币,融资规模普遍偏小。
尽管以数据资产开展的金融创新模式由来已久。[7]但是,未入表的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尚未充分挖掘其价值,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审批也趋于保守。而“入表+融资”模式能让企业凭借数据资产撬动更多资金。
例如,去年5月份,温州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名下的数据产品“信贷数据宝”入表列入“无形资产”。今年3月份,“信贷数据宝”获得了接近资产“入表”价值4倍的信贷支持。[8]
可见,数据资产入表后,对企业信用评级、融资能力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7]南湖发布:最高可获3000万元额度贷款!全省首单“数据资产贷”落地
https://mp.weixin.qq.com/s/cDTNdS-DeI6yWS6O6WKHLQ
[8]早在2016年,贵阳银行向贵州某上市公司发放全国第一笔数据资产质押贷款。参见[3]
综上所述,当前的市场趋势是,不论国央企、上市公司,还是高科技民营企业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开展数据资产入表业务。其原因在于:数据资产入表能够提升企业估值、增厚企业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实打实地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不过,目前市场对于数据资产入表项目仍处于探索阶段。那么,数据资产入表可能会面临哪些法律问题呢?
二、案例分析:数据资产的确权与合规
数据资产入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确权合规、价值评估和财务入表等多条线的协同工作。其中,数据资源的确权和合规是能否数据资产入表的根基。
如果数据资源或产品存在权属争议,或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直接导致相关数据无法入表资产化。
即使成功入表,数据资产的权属争议和违规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隐患:对于财报需要公告的上市公司,这可能会触发二级市场的不良响应,甚至引起证监部门、交易所的关注;对于持有公共数据资产的国央企、城投公司,这可能会引发社会舆论的消极评价,乃至涉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对于以数据资产交易或融资为目的的企业,其也可能面临与交易方或金融机构的违约纠纷。
下面的两个案例将具体展现数据资产可能面临的权属问题和合规问题。
案例一:数据产品侵犯第三方权益——某知名导航软件商诉某知名金融信息服务商案 [9]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理某知名导航软件商与某知名金融信息服务商的不正当竞争案。原告声称,被告采用不正当手段抓取原告名下的数据产品“拥堵延时指数”。“拥堵延时指数”是原告依托数字地图收集的地图、用户出行和实时交通信息等原始数据,通过特定算法并经分析处理形成数据产品。
朝阳法院认为:“拥堵延时指数”数据能够使城市拥堵状态及其趋势得以精确、简练、量化地表达,满足各类交通参与主体了解、研究交通拥堵状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原告凭借开发和运营“拥堵延时指数”数据为自身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并凭借对外授权“拥堵延时指数”数据获取经营利益,该等经营利益属于竞争性权益,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被告未经许可,利用变换IP地址和伪造浏览器标识等不正当手段抓取“拥堵延时指数”数据,并将抓取的数据存储在被告名下的金融终端软件中,以商业目的向付费用户传播,违背了数据领域中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原告公司的合法权益及消费者利益,破坏了数据领域中的市场竞争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院在综合考虑“拥堵延时指数”数据的价值、被告公司侵权主观故意、侵权情节严重等因素,同时结合涉案数据产品的对外授权许可费用,确定本案的赔偿金额,最终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计1250万元。
尽管该判决目前尚未生效,但已充分反映了,如果数据产品存在权属争议,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何等严峻。该案中,被告名下的金融数据产品在金融市场中也极具影响力。因此,即使数据资产完成入表,仍有持续开展数据合规审计的必要。
[9]杨光:《中国信息化周报》
案例二:数据产品违反《个人信息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知网被罚款5000万 [10]
知网是一款家喻户晓的学研数据产品。然而,2023年9月,知网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处以500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原因是违反了《个人信息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个人信息、未经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未公开或未明示收集使用规则、未提供账号注销功能、在用户注销账号后未及时删除用户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
[10]威科先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知网(CNKI)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
综上可见,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资产入表如火如荼地进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对于数据产品的合规和确权要求愈发严格和规范,这也对数据资产入表的合规、确权、评估、审计等专业工作提出挑战。
2024年是数据资产入表的“元年”。实践中,数据资产入表的确权和合规工作还很多操作细节需要进一步厘清。入表业务背后,还涉及合规、税务、金融、数据争议解决等衍生业务。可见,数据资产入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更需要综合性专业团队为其保驾护航。